首页>>解决方案正文

北大校长道歉信,一份不及格的危机公关答卷

时间 :2018-10-28 02:01:53 作者:admin小编

正确价值观的危机公关

5月4日在北大120周年校庆纪念大会上,校长林建华在致辞中将“鸿鹄”一词中的“鹄”字念错,迅速在网上引发讨论。一天之后,林建华开道歉,再次掀起新一轮舆情讨论。特别是道歉信中的提及的“文革”“焦虑与质疑不能创造价值”等,引发次生舆情。

舆情监测显示,林建华的道歉信发表后,并未能起到消除或者中和负面舆情的效果。相反,道歉信起到了更为消极的效果,使得负面舆情变得更加强烈、明显。

网友“无眠”喊出林校长“下课”,指出其才不配位,是北大的耻辱,重点提出其思想与蔡元培先生的相悖之处,说:“北大,建立之初,就有蔡元培先生提出的:兼容并包,思想自由。林校长,内你的思想是什么哪?”并举例反驳后发问:“你有什么脸面说要我们理解你的思想?”对于林建华“焦虑和质疑不难创造价值”更是针锋相对:“如果没有焦虑和质疑,人类还在山洞里,在树上,在大海中。只因为觉得不安全,不合适,不方便,有了焦虑和质疑。才会一步一步走到今天。如果不质疑,太阳还是宇宙中心,地球也是宇宙中心。甚至,地球是个乌龟背上的盘子。人类的进步,都是基于焦虑和质疑。只有焦虑和质疑,才会让个体,民族,国家,走在正确的道路上。”

虽然也有人站出来挺林建华,表示一个化学家读几个白字可以理解,但马上有网友指出,这次不指是“鸿浩之志”的问题,还把“莘莘学子”读成“jingjing学子”,把“谆谆教诲”读成“dundun教诲”,并且在此前北大77、78级校友聚会上把“乳臭未干”读成“乳chou未干”。因此绝非偶然。

还有网友就其道歉对象表示不满,虽然事情发生在北大120周年校庆,但北大从来都是一个有符号意义的存在,道歉对象不应仅限于北大学生。

此次舆情从鸿鹄错音开始引燃全网,触发外界讨论。从讨论内容可以看出,网上声音虽然呈现大量负面,但总体仍以调侃、讽刺等社会情绪为主,未出现“政治化”偏离迹象。然而,随着道歉信发表后,网上出现了涉“文革”话题的热度走高,舆情已经出现政治负面议题的苗头性倾向,后续舆论被带离正常讨论轨道的风险大大增加,同时带来许多应对难点。

从舆情应对角度分析,林建华的道歉信存在较大瑕疵,尤其是文中将念错字的原因全部归咎于“文革”,及使用“焦虑与质疑并不能创造价值,反而会阻碍我们迈向未来的脚步”一方面与北大第一任校长蔡元培的治学精神相悖,并且这样有强烈影射意味的语句指责质疑,易反向增加公众对林建华本人的抵触心理。

正确价值观的危机公关

林建华“鸿浩”及道歉事件给我们如下启发:

一、语文教育应扎实开展。客观地说,林建华所处的年代由于政治原因,语文基础薄弱、知识不扎实是事实。而当代虽然不存在语文教育无法规范的情况,却面临着新的问题,包括网络文化的冲击、流行歌曲中的白字,如刘德华“你就像一个桧子手把我出卖”火了以后,一代人都读“kuai子手”。如今随着网络的普及,从家长到孩子,都不再习惯于查字典,而是有事问百度,中小学乃至大学的语文基础教育、语文教师专业素养均需要强调。

二、重大活动提前采排的重要性和官本位思想需要打破。林建华的道歉之所以引发公众群嘲,很大程度上在于他强调讲话稿是自己写的,而公众认为120年校庆这样重大场合的讲话应该提前采排,并指出:校长不需要采排吗?有人根据常理推断是秘书写稿,也指出难道校长读错不敢纠正吗?

三、危机公关需要专业团队。此次林建华读错字事件,公众的另一个槽点就是危机公关水平,一是道歉信水平不高,毫无诚意且有很多“硬伤”,二是作为中国最高学府的北大危机公关水平另人大跌眼镜,完全像是个人的即兴而为。此事一是提醒公众人物言论需要谨慎,但更启发政府部门、党政机关对危机公关的思考。有必要配备专门的舆情顾问,在事情发生以后做出研判,就回应时机、回应内容等进行专业化操作。

本文标题:北大校长道歉信,一份不及格的危机公关答卷

本文链接:https://www.liangxinge.cn/solutions/808.html

相关文章:

最新文章: